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
首页 >  焦点 > 

当前讯息:侗族大歌:日常中生长的生活风景|人类非遗里的贵州风景

2023-03-24 14:07:45 来源:天眼新闻

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里,中国贵州的侗族大歌、石阡说春和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,都是稀罕的文化明珠。喀斯特山地生长出来的风物风情,在为人们打开认识神奇贵州窗口的同时,也诱惑人们对秀美贵州产生向往之意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多声部、无伴奏、无指挥、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。陆方 摄

榕江县栽麻镇宰荡村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,一直以来都很忙碌,农活和教歌同时在她的身上和谐上演。日常中呈现的农耕场景和唱歌景象,既是胡官美的人生轴线,也是侗族人家的风俗画卷。

像胡官美这样的歌师,在黔东南的黎平、榕江、从江等县有很多。黎平的吴品仙,一生致力于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,培养的学生就有2000多人。据统计,新中国成立以来,仅黎平县三龙侗寨就为各级歌舞团输送人才达100余人次,参加国家级演唱的60余人次,参加国际演唱会的16人次,三龙侗寨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歌窝子”。

从江县小黄村的侗家人,人人会唱,事事用歌。村里组建有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歌队100余支,堪称“侗歌根据地”,被授予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”“侗族大歌之乡”称号实至名归。年届八旬的潘萨银花是村里德高望重的女歌师,她熟唱侗歌300多首,18岁开始教歌传歌,至今已逾“一甲子”,1400余名侗族大歌弟子,是她最得意的人生成果。这些弟子中就有曾经在首届“多彩贵州”歌唱大赛荣获“金黔奖”,后又在全国青年歌手赛上获得佳绩的“小黄十姊妹”。

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。 陈飞 摄

“传承”这个概念,一直根植于侗家人的骨子里。多声部、无伴奏、无指挥、自然和声是侗族大歌的标志性符号,它成了侗族大歌走心入肺的魅力之源。曾在贵州侗族地区生活学习一年的澳大利亚博士英倩蕾说:“侗族大歌犹如人类的眼珠子般珍贵。”如何保护好这颗“眼珠子”?贵州在保护和传承上持续发力。

2014年推出的《多彩贵州•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发展行动计划》,整合了文化、民宗、人事、教育、财政、旅游等部门资源,通过“百村歌唱大赛”“100个传承保护发展示范村”“百村传统经典民歌数字化”“百名侗族大歌骨干辅导员”“千人传承培训计划”“精品剧目《嘎老》包装推广”等工程,合力推进黎平、从江、榕江侗族大歌集中连片保护工作。

也是从2014年起,黔东南州率先全国在16个县(市)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,并逐步落实人员调配工作,实现了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“县县有专门机构,县县有专职人员”。目前,黔东南州有各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248人,其中国家级5人、省级6人、州级11人、县级226人。

“侗族大歌”这一响亮品牌如今已串起许多人文景点,黎平的肇兴侗寨、从江的小黄村、榕江的车江等地,以侗族大歌为主题的旅行主线十分耀眼。在广东游客朱先生看来,虽然每年都要到贵州侗族地区走一遭,但始终都没有重复感。“到实地听歌,与在荧屏上听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。只有到侗族大歌生长的地方倾听,才能感受得到侗族大歌的穿透力。”

文/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

视觉/实习生 明雪

编辑/曹雯

关键词: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