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
首页 >  焦点 > 

食材文化:春鳊、秋鲤、夏三鯬的三鯬是名鱼,但究竟是什么鱼呢?

2023-07-09 17:20:33 来源:个人图书馆-风吟楼

本文系《粤厨宝典》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,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

正文: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古籍上的《鲥鱼图》

“三鯬”不姓夏,仅是因为广东民谚有“春鳊、秋鲤、夏三鯬”而作为本文的标题。

什么是“三鯬”呢?

《正字通·鯬》有云:“鯬音黎,鲥别名。广州谓之三鯬之鱼。《六书》故作䱘(子例切)海鱼似鳊而小,肥美。旧注鳗鯬与鳗鲡之鲡相溷(混淆),鯬与鲡非一类也。”

也就是说,不晚于明代(1368年—1644年),广州人已经将现在学名叫“鲥鱼”的鱼称作“三鯬”。

为什么广州人将鲥鱼称作“三鯬”呢?

原来,这种鱼的腹部有一块三角硬甲鳞(强棱鳞)犹如犂耙而得名。

事实上,鲥鱼在古时的别名颇多,有“魱”“”“鯦”“鯠”等。

那么,为什么最终称作“鲥鱼”呢?

这是古人通过观察,发现这种鱼犹如公鸡报晓,十分准时地游出水面。

《类篇》云:“(鱼)一曰出有时,吴人以为珍,即今(鲥)鱼。”

鲥鱼

鲥鱼有两个珍贵之处,

一是鱼鳞质感爽脆,烹得其趣;

二是皮下脂肪丰富,啖之回甘。

美中不足是骨刺较多。

至夏时,鲥鱼开始出没,正是啖食之季。

鲥鱼

明代于慎行有《赐鲜鲥鱼》云:

“六月鲥鱼带雪寒,三千江路到长安。尧厨未进银刀鲙,汉阙先分玉露盘。赐比群卿恩已重,颁随元老遇犹难。迟回退食惭无补,仙馔年年领大官。”

另外,何景明《鲥鱼诗》也云:

“五月鲥鱼已至燕,荔枝卢橘未应先。赐鲜遍及中官第,荐熟谁开寝庙筵。白日风尘驰驿路,炎天冰雪护江船。银鳞细骨堪怜汝,玉著金盘敢望传。”

清代屈大均《广东新语·卷二十二 鳞语·鲥鱼》云:

“顺德甘竹滩,鲥鱼最美。其滩上鲥鱼,以罨取之,滩下鲥鱼,以大网取之。罨小,一罨仅得鲥鱼一尾,以滩小不能容大网也。南海九江堡江中有海目山,所产鲥鱼亦美而甘,竹滩尤胜。

予诗:"甘滩最好是鲥鱼,海目山前味不如。丝网肯教鳞片损,玉盘那得鲙香余。’

又曰:"滩下肥过滩上鱼,罨中泼剌溯流初。冰鳞触损烹无及,玉箸殷勤食有余。’

相传鲥乃鰽白所变,在海为鰽白,在江为鲥,鰽白于春,鲥于夏,其味皆美。鰽白之鲜者,阳江最多。

予诗:"䲝黄鰽白鯚花香,玉箸金盘尽意尝。’

䲝味美。

谚云:"一䲝二鳗。’

䲝体圆,一名镜鱼。

予诗:"镜鱼春向镜中游。’

又云:"鱼在镜湖多似镜。’

鱼生以鲥鱼为美。他鱼次之。

予家在沙亭乡,池沼颇多,亲戚相过,必以斫鲙为欢,以多食鲙为韵事。

予有《过某族翁斫鲙诗》云:"出水鲜鳞作鲙宜,蛮美蜜酒沃红肌。相过一味鱼生足,不必重为鸡黍期。’

又曰:"鲙成双蝶食如流,冬至鱼生绝胜秋。明岁方塘思佃取,养鱼思向范公求。’

又有渔歌调《行香子》云:"第一鱼䲝,第二鱼,第三鱼是马膏䱶。潮咸潮淡,一任渔郎。喜春风来,黄花短,白花长。江水鱼香,鱼子滋阳,大罾船满载盐霜。罛公罛姥,两两开洋。更鲚鱼寒,鲈鱼热,鲙皆良。“

可惜的是,曾被喻为“长江三鲜”之一的鲥鱼,因环境的改变已逐渐稀缺,现在市面上可见的鲥鱼,均为国外品种。

据文献记录,1994年渔民在芜湖江段捕捞到一条1千克重的鲥鱼之后,有颇长一段时间,长江水系再无所获。

有专家悲观地认为这意味着长江鲥鱼宣告灭绝。

全文完

粤厨宝典

关键词: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上一篇:央媒看海南 | 神奇生物在哪里?来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动植物资源宝库

相关新闻